首页 > 作文范文 > 话题作文 >

隔座细语春酒香

分享 2268

分享

克劳德·德彪西曾说:“音乐在于音符和音符之间。”正如旧纸堆中发黄的烟尘,需要语言的承载,历史的圣诗与悲歌,需继承下来,以口诵,以言传。

如木心所言,大动乱时代后,颓壁断垣间仍有桃花盛开。语言在浩劫中次次遭受冲击,却仍如桃花般在碎裂中绽开。

葛康俞先生的遗著——《据几曾看》,评价郭熙的《早春图》曰:“动静一源,往复无际。”八字道破了那个空阔的年代,个人的动静之辨寓于其中,则如飞鸟击空,断水无痕。

那个时代的文人,皆在时光的罅隙中,认清自己,钟鼓馔玉只不过是暂得于己,兼济天下才是人间的处处芳华。

于是沉心著书,笔喻几载,尘埃落定,这便是大家。语言文字之中,总有一方可容纳华美而落拓的碎裂。

语言,在才子笔下,是一场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,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。

读黑塞的《提契诺之歌》,似心中荡过一池春水。一个反战的德国人,远离喧哗燥热的名利纷争,杜绝交际,隐居山林记录下大自然的语言。记下紫色的雾霭,金绿的桑树,日落时蝴蝶般斑斓的山谷,钴蓝色的澄净湖泊和旭日初暖的森林里缓缓地散步。

黑塞的语言,记录下的树林与湖泊,映照着时光流淌的喜悦和生死更迭的哀愁。

而我们似乎已经忘却语言文字带来的久远记忆了。马尔克斯写过一个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,15年换了七届政府,年迈的上校依旧在等待。

这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写过的最不魔幻的故事,如今少有人等一封信,看一封信,人们用语言承载感情的方式日渐生疏,成为当代最具现实主义的“百年孤独”。

语言的凋敝,必将加速精神的早夭和情感的泯亡,对物质的渴求促成了效率的保证。水墨画的留白,再也不是“无画处皆成妙境”,物与物之间的空隙已成为浪费,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,精神变得匮乏,而我们本应靠其茁壮成长。

不妨于冬日,醅一壶香茗,任膝上小书的语言词句从壶口飘荡出来,那是泡茶人酝酿了一冬的独白,文火一烧,就烧出了下一个春天。

阅读全文
AD位1

相关推荐

AD位2

热门图文

AD3

上一篇:话题作文:公平

下一篇:话题作文“如何消费”导写及范文